40 377
照片
49
博客数
476 种鸟类已拍摄到,总计 498 种 (95%)

搜索

号外 褐头岭雀重出江湖!(转河狸原贴)


2012-10-24| Blacklark

转河狸发布于2012-10-24帖子:
分布在新疆的鸟类特有种有2-3个,包括白尾地鸦、中亚夜鹰和褐头岭雀,其中只有白尾地鸦是比较常见的,中亚夜鹰经过马鸣老师等的长期寻找、研究,其是否真的存在现在还没有结论,前景也很不客观;1929年发现于阿克赛钦神仙湾附近的褐头岭雀Leucosticte sillemi物种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也颇有争议,毕竟只有2号标本,此后再无野外记录。近日BBC报道了褐头岭雀在原始发现地以东1500公里外的青海东昆仑山拍到了清晰的照片,不但确认了它的真实性,也为大家在新疆找这个鸟提供了很好的地理线索,只是褐头岭雀不再是新疆特有种了。
转帖:83年后的再次相遇——褐头岭雀(Leucosticte sille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0846-625449.html

83年后的再次相遇——褐头岭雀(Leucosticte sillem) 作者 朱磊
已有 73 次阅读 2012-10-23 18:27 |个人分类:观鸟者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褐头岭雀,重发现,青海,野牛沟


(原文首发于果壳网 http://www.guokr.com/post/365931/,略有改动)


缘起

1929年9月7-8日,由荷兰探险家 Jérôme Alexander Sillem 带领的Netherlands Karakorum考察队在新疆极西南部今和田地区靠近中印边境喀喇昆仑山口的Kushku Maidan(约在35.6°N,78.8°E范围内)采集到了2号岭雀属(Leucosticte)鸟类标本,其中一号成年雄性标本采集自海拔5,125 m的58号营地附近,另一号幼年雄性标本则采自海拔 5,100 m的59号营地附近。这两号标本连同其他采集到的鸟类标本都被带回了荷兰,最终保存在了阿姆斯特丹动物博物馆(Zoological Museum of Amsterdam)中,尽管有多位鸟类学家曾查看过这批标本,这两号鉴定为是高山岭雀(L. brandti)标本的庐山真面目一直未被窥破。

初为人知

这两号“高山岭雀”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收藏柜里默默的等待了62年。直到1991年,荷兰鸟类学家C. S. Roselaar教授方才意识到它们在形态上并不同于其他已知岭雀属鸟类。如,头部羽毛呈黄褐色,且额、眼先没有黑色;飞羽无白色翼缘,且为暗灰色而不染黑色;翅长,尾较短;幼鸟全身具有明显的纵纹。基于上述特征,Roselaar 依据这仅有的两个标本在与大量的高山岭雀及其他相关鸟类进行比较研究之后,确立了岭雀属新种,并以发现人的名字命名,即褐头岭雀Leucosticte sillemi,这一研究结果于1992年发表在著名的《英国鸟类学家俱乐部通讯》(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直到2012年6月,人们对于褐头岭雀了解的全部信息仅仅来自于这已知的两号标本。成年标本处在换羽中,而幼鸟标本的飞羽则还没有完全长成,由此提示该种是在当地繁殖(注:对于多数雀形目鸟类而言,成鸟会在繁殖结束后进行另一项消耗大量能量的活动:换羽,而若是迁徙中的当年幼鸟则应具有发育完全的飞羽)。该种栖息于海拔5, 100 m左右的高山裸岩地带,会与高山岭雀、棕背雪雀(Pyrgilauda blandfordi)一起活动,成鸟9月初开始换羽。

83年后的再次相遇

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6月,法国野生生物和自然摄影师Yann Muzika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野牛沟中于海拔近5, 000 m处成功拍摄到了褐头岭雀雄鸟和雌鸟的野外照片(由于该种此前未有雌鸟标本记录,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确认)!当时,Yann和他的另外两位朋友在野牛沟当中徒步穿越,尽管此行目的只是单纯的户外“暴走”,尽管是跋涉在海拔4, 000以上,Yann还是带上了他的相机和400 mm镜头同行。由于食物中毒造成的体力上的额外损耗,他没能按照原计划继续上升海拔高度,而不得不在快接近5,000 m时扎营休整。孰料,正是这次意外的停留,带来了惊人的发现!扎好帐篷之后,Yann带着相机在营地附近转悠,很快就在一群雌性藏雀(Kozlowia roborowski,藏雀之前在青海西部也未有过记录)当中发现了一只不同于藏雀,而他也没有见过的鸟。可能生活在高海拔没怎么见过人的鸟儿们,都不怎么惧怕这种两脚直立行走的奇怪动物,这只鸟给了Yann充分时间拍下了很多清晰的照片。最终,Yann的这次原本计划徒步穿越到青海和新疆交界的旅行由于身体等原因而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而等他最终意识到自己拍到了什么的时候,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8月份当Yann回到家中开始整理青海之行的照片,发现这只不知名的鸟有可能是“传说”中褐头岭雀时,便把照片发给了东方鸟类俱乐部(Oriental Bird Club)图片库的主管Krys Kazmierczak寻求帮助。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及征询专家意见(包括把照片发给Roselaar教授进行辨认)之后,Krys最终确定Yann拍到的就是褐头岭雀,并且雌雄都有!这一记录距人们上次有迹可查与褐头岭雀的相遇,已经过去了整整83年!

还可以到哪里找褐头岭雀?

这次发现,除了首次拍摄到褐头岭雀的野外照片而外,也增加了人们对于该种分布的认识。野牛沟位于褐头岭雀的模式标本产地以东约1,500 km的昆仑山脉东段西北麓,由此提示在东西绵延达2,500km的整个昆仑山脉中海拔5,000 m左右的类似生境中,都有可能生活着褐头岭雀。当然,可能对于大部分的赏鸟者而言行走在5,000 m之上难度的确过大,在可以乘车直接到达的青藏公路昆仑山口(海拔4,767 m)和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 m)附近多加留意,也许真会有惊喜。而对于那些经常活动在雪线附近的户外爱好者们而言,下次去昆仑山脉一线时记得带上一部相机,随手拍下周围遇到的小鸟,说不定也会有所发现。

关于发现

怎么又是外国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已知的1,400余种鸟类里,仅有3种是被中国鸟类学家所首次描述的,分别是任国荣先生于1932年发现的金额雀鹛Pseudominla variegaticeps (Yen),1932;李桂垣先生在1995年最早描述为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s tianquanensis亚种,后经订正为独立种的四川旋木雀C. tianquanensis Li,1995;周放和蒋爱伍先生2008年发表的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 Zhou & Jiang,2008。

褐头岭雀再发现的消息一经在网路上传出,有一种声音反复响起:怎么又是老外?单就该种而论,5,000m左右的海拔着实令人生畏,是道天然的屏障,一般赏鸟者怕是不大有机会去到如此高的地方。而国内活跃在这样海拔的户外爱好者当中,热心或者说有意识赏鸟的恐又是寥寥无几的。如此一来,自然是既玩穿越也拍摄动物的Yann们“胜算”更大,所谓机遇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嘛。当然也不能否认运气这个不可预知的因素,如若Yann没有食物中毒,而是按原计划穿越,也可能就没有这次的意外收获了。总之,希望我们中间以后也能多涌现些Yann,而围着一窝鸟拍个不停,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点儿,嫌巢太隐蔽遂修剪周围枝叶,乃至最后把幼鸟拍没亲鸟拍跑的事情能少一些再少一些(好吧,我承认有点儿歪楼了)。在此借用一位前辈的话“无论如何,未知的部分总是很鼓舞人的”,正所谓发现的乐趣吧。Yann已准备明年重返野牛沟继续寻找该种,我们呢?

为什么是在野牛沟?

蒙大拿大学的Richard Harris博士及其中方合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便在野牛沟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青藏高原哺乳动物的研究工作,他们发表的诸多文章和著作(特别是以英文发表的)从而使得这里名扬海外,可能也正是Yann选择这里进行徒步穿越的原因。对野牛沟和青藏高原哺乳动物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读读Harris所著的《消逝中的荒野——中国西部野生动物保护》一书。

还有什么可期待?

与非洲和南美这样的热带地区今天仍在不时发现之前未被人所知的鸟类所不同,自1920年以来,古北界(Palearctic Realm,即包括欧亚大陆的北部,北非和北部及中部阿拉伯半岛的广袤区域)新发现的鸟种屈指可数,其中除了褐头岭雀而外,中亚夜鹰(Caprimulgus centralasicus)和曙红朱雀(Carpodacus eos)也是在被不正确鉴定沉睡多年后,才被人们所发现。可以预见,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鸟类标本中一定还有未被我们所认识的鸟种。而在人类活动似乎已经遍及地球每个角落的今天,野外仍有未知的物种被发现,甚至还有些大家伙,如2010年报道的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同时一些如褐头岭雀这样消失在人类视线中许多年的物种,也在被重新发现,如大嘴苇莺(Acrocephalus orinus)。下一个,会是中亚夜鹰吗?

在人类活动业已并将继续极大影响地球环境和其间生灵的当下,留待我们发现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很多物种也许还来不及被人们所认识便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我相信多米诺骨牌倒下砸中的最后一块,或许还不用等到最后,便就是我们自己了。

致谢:感谢李维平先生对野牛沟具体位置提供的宝贵信息!


参考资料:

理查德 B·哈里斯著,张颖溢编译. 2010. 消逝中的荒野——中国西部野生动物保护.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08- 114.

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76.

赵正阶. 2001. 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831- 832.

中国观鸟年报编辑. 2012.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2.2版. 2012年10月8日

Harris, R. B., Miller, D., 蔡桂全, Pletscher, D. H. 1996. 青海省野牛沟地区主要兽类的数量与保护. 兽类学报,16 (2): 113-


118.

Muzika, P. 2012. Rediscovery of Sillem’s Mountain Finch. Blog post on “The WilderneseAlternative” website. On 20


October 2012.


See link: http://thewildernessalternative.com/2012/10/20/sillems-mountain-finch-rediscovered/

Pitches, A. 2012. Tibetan mountain finch rediscovered after 80 years. On BBC News: Science &Environment, 22 October


2012. See link: 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20008988

Rasmussen, P. C. and Anderton, J. C. 2012. Birds of South Asia. The Ripley Guide, Vols. 2: Attributes and Status. 2nd


Editi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Smithsonian Insititut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and Lynx Edicion,


Washington, D. C., Michigan and Barcelona. 561.

Roselaar, C. S. 1994. Notes on Sillem’s Mountain-finch, a recently described species from western Tibet. Dutch Birding,


16 (1): 20 - 26.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0846-625449.html

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 全部空格均需填写

日历

2024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3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2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1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9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8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7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6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5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4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3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2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11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稀有鸟类记录


侏鸬鹚 (Microcarbo pygmeus)

© 刘忠德
2018-11-20

鸟友刘忠德(刀把子)2018年11月20日发现于玛纳斯河流域湿地。


白斑黑石䳭 (Saxicola caprata)

© 戈壁胡杨
2018-09-16

2018年9月15日,记录于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系新疆鸟类新记录鸟种。


沙色朱雀 (Carpodacus synoicus)

© 土拨鼠
2018-05-31

2018年5月31日,新疆观鸟会理事土拨鼠等在观鸟过程中发现暌违88年之久的鸟种——沙色朱雀Carpodacus stoliczkae,此次发现系该鸟种自1930年以后在新疆的首次确切记录。


草鹭 (Ardea purpurea)

© a龙
2018-05-27

2018年5月27日,发现于阿克陶县木吉乡昆提别斯村木吉河旁湿地,经查阅系新疆又一新纪录鸟类。

更多稀有鸟类记录...

观鸟大年 2024

1. Birder阿瑞 (299)
2. 飞哥 (235)
3. 阿辉影像-赵春辉 (194)
4. 丁民 (156)
5. 杨建军 (139)
6. 热扎克·艾山 (130)
7. 土拨鼠 (119)
8. 李香仁 (88)
9. 小鱼 (84)
10. 金蝎 (73)
更多...

未识别鸟种


2024-11-13

暂无评论:

2024-11-13

暂无评论:

2024-11-13

暂无评论:

更多未识别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