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视频
|
成鸟
|
||
2016-04-17
青河县 |
© 子韬
|
体大(100~117厘米)的黑色鹳。黑鹳两性相似。成鸟嘴长而直,基部较粗。头、颈、上体和胸黑色,颈及胸具紫色和绿色光泽。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铜色光泽。前颈下部羽毛延长,形成相当蓬松的颈领,在求偶期间和四周温度较低时能竖直起来。下胸、腹部及尾下白色,嘴及腿红色。飞行时翼下黑色,仅三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内侧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红色。亚成鸟上体褐色,颈和上胸具棕褐色斑点,胸和腹部中央微沾棕色,嘴、脚褐灰色或橙红色,下体白色。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繁殖期间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池塘、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河流沿岸及河口。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草地。性惧人。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
主要以鲫鱼、雅罗鱼、团头鲂、虾虎鱼、白条、鳔鳅、泥鳅、条鳅、杜父鱼等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蛙、蜥蜴、虾、蟋蟀、金龟甲、蝲蛄、蟹、蜗牛、软体动物、甲壳类、啮齿类、小型爬行类、雏鸟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主要依靠视觉搜寻食物。觅食地一般距巢较远。
迁徙时间春季多在4月初至4月末到达繁殖地,秋季主要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南迁,迁徙时结成20只左右甚至40多只的小群。主要在白天迁徙。
4-5月到达繁殖地,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营巢环境可分3种:即森林、荒原和荒山。通常成对单独营巢,巢主要由干树枝筑成,内垫有苔藓、树叶、干草、树皮、芦苇、动物毛和碎片等,巢呈盘状。雌雄共同筑巢,巢间距最2000-3000m。如果当年繁殖成功,第二年巢还将被继续利用,但每年都要重新进行修补,巢随使用年限增加而变得愈加庞大。1年繁殖1窝,每窝通常产卵4-5枚,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4天,亲鸟轮流外出觅食和休息。雏鸟晚成,70日龄时才具飞行能力,幼鸟在3-4龄时性成熟。
保护级别: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1]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2000年
[2]哈萨克斯坦的鸟类http://www.birds.kz
[3]黑鹳_黑鹳同级分类-鸟百科 https://www.niaobaike.com/Baike/8609.html.html
[3]黑鹳 - 鸟类百科大全 http://baike.niaolei.org.cn/%E9%BB%91%E9%B9%B3